清朝和明朝对妃子排位名称一样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03:57
清朝和明朝对妃子排位名称一样吗?
比如常在.

明朝怎么会和清朝一样呢

明朝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

清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后,妃,嫔等级如下:
皇后 一人 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贵妃 一人
贵妃 二人
妃 四人
嫔 六人
妃嫔分住东西六宫;
以上四级,佐助皇后治理内廷.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很多皇帝没有遵守此数额规定。
康熙的后妃仅皇后、皇贵妃、妃、嫔就有33人。

明朝好像没有常在。
清朝的妃子称号多了,明朝相比要少点。排位明朝肯定不一样,除了皇后和贵妃称号。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
品级皆为正六品。
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