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0:20:36
这首诗歌中的“愁”字是指( )。
A.仕途失意 B.思乡之苦
C.贫病交加 D.寒意袭人

B.思乡之苦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前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B

A B
张继科举不中,回家路过寒山寺时写的
张继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尝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大历末,入内为检校祠部员外郎。又分掌财赋于洪州。后来夫妇俱殁于其地。继诗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绝对是B

A仕途失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