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中一句话的疑问(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4:57:53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这句话按照内容意思可以这么翻译:
谚语所说的‘面颊与牙床相互依存,失去嘴唇牙齿会感到寒冷’,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
那么,这个‘唇亡齿寒’者的“者”是什么意思?
无意义吗?
本来我看古文还可以理解成“……唇亡齿寒的就是虞国和虢国”
看译文就觉得这个字好像没意思……
这个“者”有意义吗?应该怎么在恰当的翻译出它的意思?

…者…也
是固定句式,翻译为:…是…,说的是…

有意义,相等于现代汉语里的“的”或代词“这......”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翻译:谚语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句话,那是在说虞、虢之间的事。(假途灭虢——春秋初期,晋国传至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虢(国,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但虞(今山西平陆北)邻虢的北境,为晋攻魏的必经之途。晋献公害怕二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旬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机灭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语所迷惑,遂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道,还自愿作攻虢先锋。

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使晋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计重演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虢、虞地理相连,利害攸关,虢亡虞必亡,劝虞公绝不能答应借道。但虞公认为:晋、虞是同宗,不会相欺,拒不听劝。十月十七日,晋军围攻虢都上阳。十二月初一破城灭虢。后晋班师暂住虢国休整。晋军乘虞不备,发动突然袭击,俘虞公,灭其国。虢、虞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后世加强了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