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2:25:49
一 本文写于作者古稀之年,追述的却是自己少女时代习文读诗的情怀,她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作者记述阿拉伯人关于珍珠的传说,介绍“流泪观音”的绘画作品,这与课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三本文接诗文以抒怀,在弄懂诗文含义的基础上,说说文章的抒情特色。
泪珠与珍珠

台湾 琦君

(1)我读高一时的一篇英文课文,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的书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本身的美。

(2)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3)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眼枯,收妆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4)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5)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甫“眼见枯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不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6)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7)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乎乎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

高中课文鉴赏
到书店翻一下辅导教材就可以了
我学过的,感觉语文这么弄不好,来点实际的

这个网址有教师备案的,你可以自己过去读读了解一下,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の断爱诀鲭のの断爱诀鲭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