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一里是不是也等于500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5:48:11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但这是民间变化,弩的形制在西汉就已十分完备,而东汉紧接西汉,没必要在武器上再行规定,从发掘的汉代武库的一斤权重来看,汉代一石三十点二四公斤。石是古代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既是重量单位又是容积单位,还有大石小石之分,小石六斗,多用于口粮。另外弩在五石以上一般人就无法双臂拉开,要用双脚蹬着弩弓背“蹶张”,这样的人称为“材官”,五石和五石以下可以踏张或臂张,但大将如李广者单人用“大黄弩”,那至少十石,我就不知道是吃什么长的了。

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里的长度在计算井田面积时常常提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然而,仅仅知道一里三百步,不知一里多少尺还是无法求得一里的具体长度。

《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l800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汉书·食货志上》在这里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于秦汉尺的长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都是一尺等于0.231米。②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现今的市里一里为500米。则知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

————————

①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