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分的起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1:34:14
天下芸芸众生如何知道自己先辈?是否仅凭堵家?那么请问成林堵二家起源于那里?(刘姓)。

不知道辈分算不算一种文化,然而弄清辈分却真得算一门学问。在中国,辈分的起源和历史,不是才疏学浅的我所能够考证的,然而从古籍中的记载及自己幼年至今的阅历,却使我触摸到,辈分经历岁月沧桑,朝代更迭而潜移默化变化的河流。辈分,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坐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都会受到宗族礼法的影响和传统道德的束缚。曾读过这样的史料:在山西、五台山下,有一个4000余人的大村庄——槐荫村。赵姓占了90%以上,人称赵氏一家村,人兴族旺。据《槐荫村志》记载:槐荫村自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聚居。明朝洪武年开始,赵氏始祖伯英公从朔州马邑迁来五台,定居槐荫,以务农为主,勤俭持家,逐渐成为五台望族。赵氏家族繁衍至今,已有600余年,传25世,勤奋起家,豪爽待人,传宗续谱,辈分严谨,还组织筹划下《赵氏宗谱》一套12本书。赵氏家族之间辈分是严格遵守的,即使是白发满头的老者,也必须称呼比自己辈分大的娃娃为爷爷、叔叔。如果有人叫错了称呼,立即会受到族人的指责和纠正。宗族中孩子的取名也是依据宗谱中的辈分而定,不可随意而取。可见,槐荫村的人民几百年来生活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里,已经逐渐形成并沉淀下来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和礼法制度,影响了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人。这里人口流动少,人们生活安定,生活也相对贫穷、落后,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必然要求同族、本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宗族间的纽带也就比较紧密,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放的程度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