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的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1:01:41
看到
‘老子既反对儒家推行“以德治国”,又反对“以智治国”。指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同时老子也反对兵家的“以力治国”,反对暴力战争。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主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只有推行无为而治,才能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理想社会。’

当中的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能请各位再详细地翻译成现代文么? (浅白行,高深也行)

谢~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社会公正秩序混乱了,自然有仁义之士出现;机智敏巧风行,就会出现谎诈投机;六亲不合不睦,就会期盼孝顺慈善;国家昏庸混乱,就会期待忠臣良士。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古时候了解以道治国的人,不教人民斗智机巧,而教人民纯朴敦厚,为什么呢?国家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人民的智谋太多.如果以智谋来治理国家的人,等于教人民互相斗智,一旦上下互相斗智自然两败俱伤;在两败俱伤之下,国家就要要乱了。因此这种教人民斗智的办法 实在是教人民为贼呀。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

faww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