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法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6:49:31
前几天我去一个财神庙开光活动 看见做法事的道长手里拿个木板 请问那个木板具体是干什么用的 一尺来长吧 一直在手里拿着
那个木板呈弧形 不是直的 上面好象有字图案

朝笏,原是朝廷官员朝见皇帝时所持,可以用于记事。更早的起源是商周的玉圭
道士执笏朝神,表示对神明的尊敬

同意悬匏居士!应该是在执笏,因为道家儒家都是中国本土的思想派,而且两家又有很大而渊源,所以道家应该也有执笏的习惯。
况且历史上也出现过老子执笏的像。

先面试一些关于笏的介绍----------------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两晋以后,纸张普及,笏成为一种礼节性用品,料质也由竹木上升为玉或象牙,但不是每一位官员都有资格用玉笏或象牙笏。唐代武德四年以后,规定五品官以上才能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笏,对笏的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的官员不执笏。

而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就废弃不用了。清朝这个马背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种马蹄袖服饰,见到皇帝动不动就得打马蹄袖下跪,“啪嗒”两声,干脆利落地趴在地上听候皇帝指令,两手趴在地上哪还能得闲,笏板不废弃那行,想执笏也执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