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王朝会“帝都六陷,天子九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2:45:26

(安史叛军据洛阳)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叛乱,攻陷东都洛阳,纵兵大掠。次年,安禄山在洛阳谮称大燕皇帝。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于洛阳宫内,继皇帝位。同年,郭子仪收复洛阳。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井于次年攻破洛阳。上元二年(761年),唐朝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安史之乱中,由于叛军和回纥兵的焚杀抢掠,帝都洛阳损失惨重。
(后梁都洛)原黄巢起义军将领朱温,又名朱全忠、朱晃,降唐后任宣武镇节度使,治开封。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朱全忠与河
南尹张全义营建东都洛阳。昭宗天佑元年(904年)四月,朱全忠毁长安城,挟昭宗迁都洛阳。天佑四年(907年),唐哀帝禅位于朱全忠,改元开平,因宣武镇治所乃古大梁,朱温又曾封梁王,故以梁为国号,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开平三年(909年)正月,朱温迁都洛阳,以开封为东都。
(后唐都洛)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后唐灭后梁,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同年(即同光元年)十二月,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李存勖以为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
(后晋都洛)后唐末年,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沙陀族人石敬瑭以晋王身份起兵晋阳。天福元年(937年)闰十一月,石敬
瑭攻入洛阳,灭后唐,亦都洛阳,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其为大晋皇帝,国号晋。

追究时间原因,应该是军阀混乱,藩镇割据导致的。历史上,首都都是攻击的第一目标,再加上抓皇帝,这样往往代表了中央政权的更替。

个人认为是制度问题。王权过于分散,上面的人讲了藩镇割据,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清初也遇到过但没有向唐朝那么乱的。
在唐朝,皇后、公主的权力也很大。特别是长公主(皇帝的姑姑姐姐一律都为长公主)。
例:武则天,改旗易帜自己当了皇帝;韦后和安乐公主,乱权毒死唐中宗;太平公主,唐睿宗时期的7位宰相中5位由她任命。
制度不健全,权利点过于分散不能得到有效制约,是唐王朝会“帝都六陷,天子九迁”的关键原因。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只不过是危机沉淀了许多年之后的一次大爆发,也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使其在公元907年灭亡。

非常简单的原因.打不过人家帝都怎能不陷?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