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与宪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作用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3:27:36

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奇怪!你是不是想问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作用是什么?
严格上说,分封制度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他涉及到国体和政体的双重内容。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
分封制和宪法制度是两个很难捏合到一起的概念。

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

1、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当时的统治关系有宗法关系决定,贵族宗法统治的宗统和贵族政治统治的君统合一。这两种制度结合形成的主要政治统治制度,既包含国体的性质,又包含政体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特点:受封者都是宗法贵族,实行宗法贵族专政;受封疆域都是中央(王室)之下的一级地方政区。
2、宗,即祖庙,“从门从示”,宗最早起源与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有关,“从父系氏族组织蜕变发展而来”(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三卷),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周时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周王为周族之王,自称天子,奉祀周族的始祖,称"大宗",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其本国则是大宗。诸侯也由嫡长子继位,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被分封为卿或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则为"大宗",其职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其"大宗"、"小宗"的关系与上同。世袭的嫡长子即是宗子,地位最尊。这样形成了分封制度。如此层层分封,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大宗、小宗的宗法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也纳入宗法关系。于是,在全体贵族内部,举国上下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的众诸侯国竞相拱卫的等级森严的体制,使政权不但得到族权而且得到神权的配合。"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也是周礼的根本原则。
周族统治者利用氏族宗法组织扩大成国家统治机构,实行逐级的宗法分封,形成了贵族的等级制和对土地的世袭占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