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的火山还会爆发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0:54:28
那些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在火山下面,是否存在活动的岩浆系统,就成为判断一座火山“死”或“活”的关键。怎样才能知道火山下面存在活动的岩浆系统呢?一般可根据以下现象作出初步判断:(1)在活火山区存在水热活动或喷气现象或化学异常现象;(2)以火山为中心的小范围内,微震活动明显高于其外围地区;(3)火山区出现某些可观测到的地表形变。上述现象都是由于火山下面岩浆系统具体活动情况,则必须在该火山区布设长期地震-地形变观测台网,以及其他多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探测。这是当该火山已被确认为危险的火山之后应当进行的基本监测和探测研究。

海南火山区地下流体地球化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马鞍岭火山附近较大范围内深层地下水仍有一定强度的深源CO2 释放活动,火山口附近地下水的Na含量也相对偏高。地球化学异常指示马鞍岭、雷虎岭等火山可能仍属于休眠火山,应予以关注。

但从整体上看,在中国的许多火山群中,海南的火山群水热活动和地震活动都属于相对比较弱的,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再度喷发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海南的火山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则十分复杂,历来有很多争议。以下并非权威解释,而是我搜集各种资料总结分析得到的,仅供参考。

南海地区在地质年代中曾经是一片陆地,而这片陆地是在印支运动中,由现在构成中南半岛的板块与古扬子板块碰撞缝合而成,板块缝合线现在还是陆地的部分,大致在现在金沙江、元江-红河一线,其向南海的延伸经过海南附近。

在这次碰撞中伴随着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海南岛中部的五指山一带的中酸性火山岩层大致就是这一过程中形成的。

碰撞之后,两个陆地板块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包括现在整个南海的地区都成为陆地。

随后又发生了菲律宾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的运动,菲律宾板块是海洋板块,其厚度和强度都比较小,俯冲时整个板块向下弯折很厉害,俯冲速度大,坡度陡,迅速插入俯冲边界大陆一侧背后的地幔深处,并在那里融化,形成深成岩浆向上涌动,熔融减薄大陆地壳,导致大陆地层大范围沉降,形成南海。这就是造弧后盆地作用。整个南海就是菲律宾岛弧的弧后盆地。

熔融的深成岩浆积累到一定量就会选择地壳的薄弱处喷出,而海南这一带正是一个薄弱环节——靠近旧的板块缝合线,曾经有大规模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