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4:54:00

贝壳是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所以称为贝壳。
  贝壳的数量、形状和结构变异极大,有的种类具有1个呈螺旋形的贝壳(如蜗牛、螺、鲍);有的种类具有2片瓣状壳(如蚌、蚶);有的种类具有8片板状贝壳,呈覆瓦状排列(如石鳖);有的种类的1块贝壳被包入体内(如乌贼、枪乌贼);有的种类贝壳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
  贝壳的主要成分为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中层为棱柱层(壳层),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文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
  方解石和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CaCO3。贝壳的外层具有多条深浅颜色相间、同心环状的生长线,但它不代表年龄;它的形成是由于外套膜边缘因受某些原因(食物不足、季节不同、生殖期间等)的影响、而不能继续分泌的结果。

多种多样的贝壳螺壳,形状奇特,色彩斑谰。其中虎斑贝、白玉贝、夜光贝、五爪螺、猪母螺、珍珠贝、贞洁螺、唐冠螺、七角贝、猪耳壳,以及可作烟灰缸的马蹄螺、渔民作用号角的大角螺等等,都是惹人喜爱的天然工艺品,用光滑油亮的海贝壳雕琢、镶嵌制成的各种画屏、器具、摆设等,具有色泽明丽自然,格调名贵雅致的特色。

贝壳又被制成多种多样实用工艺品,如酒具、摆件、挂件、项链胸饰等,精美华贵不亚玉石。贝雕也很有特色。海南贝雕工艺在明代就有很高水平,并且逐渐和古老的椰雕工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凡精制的海南贝雕,都与椰雕拼合、镶嵌而成,或者用椰雕作座架。明丽的贝雕与古朴的椰雕对比强烈,夺人眼目。

双壳贝有两瓣贝壳,一般呈卵形,壳身侧扁,贝体大小差异极大。双壳贝大多潜居沙中,但有些可自由游泳,属滤食动物,能滤食水中微细的浮游生物。这类贝壳在香港水域以及大部分印太区域颇为常见。

宝贝色彩斑斓,形状优美,光滑明亮,贝体大小不一,呈卵至卵圆形,壳身侧呈螺旋形,向内覆叠。现时,有大约190个品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水域,而大鹏湾及果洲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