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蛋鸡从育苗到产蛋需注意什么预防措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1:49:39
急病;鸡瘟传染?和所生存的环境?最适合生存的温度是多少度?以及如何饲养?

养蛋鸡从育苗到产蛋预防措施
  1、物资与用具的准备
  物资、饲料、疫苗、药品、育雏室、育雏笼
  工具、温度计、照明用具、食桶、盒、水桶等
  ①育雏室消毒必须三次以上,上第二批鸡苗必需进行熏蒸消毒,以防病毒交叉感染。
   ②度温:气温低时,在进雏前两、三天,开始供暖,使室内温度达到适宜水平,观察室内温度是否均匀、平稳,设备是否合格,饮水系统有无滴漏。接雏的当天要先把料、水备齐,创造温暖、清洁而安适的生活环境;
  2、育雏管理
  (1)温度:温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相当重要。在育雏阶段适应较高温环境。第一周前三天36-37℃,后三天36-35℃,以后每周降温2℃直到21℃。雏鸡的分布状态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的标志。温度合适则雏鸡均匀分布、运动自如、形象舒服。雏鸡扎堆、叽叫、靠近热源,说明温度偏低,雏鸡远离热源、翅膀散开并张口喘气、呼吸急促,说明温度偏高。
  (2)湿度:雏鸡舍要维持适宜的湿度。1-10天以65%-70%的湿度为宜;11日龄以后雏鸡呼吸排粪相应增多,容易潮湿,以50%一55%的湿度为宜,但不能小于40%;
  (3)通风:在通风之前把鸡舍温度提高2-3℃,应在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进行,不能让气流直吹雏鸡,防止贼风出现。
  (4)光照:1-3日龄使用60-100瓦灯炮,灯泡距离鸡背高度2.5-3米,相当于光照强度4-5瓦/平方米,第一周23-24小时/天,目的是为了让雏鸡尽快熟悉环境,便于饮水,采食。以后逐渐降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5)饲养密度:进鸡后,装鸡时要注意把握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密度过大会限制雏鸡活动、采食、饮水,生长不整齐,密度过小,浪费设备和人力,增加保温难度。
  (6)饮水:雏鸡进入鸡舍后,要先饮水后开食,因为出壳以后,还有部分卵黄没有完全被吸收,饮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由于在育雏舍内温度较高,呼吸蒸发量大,也需用饮水来维持体内的代谢平衡。育雏开始的1-3天,饮水中应加氨基多维和抗生素。
  (7)3日龄以内的雏鸡可以饲喂湿拌料,目的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雏鸡的采食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把饲料摊平、加水25%、双手搓匀。做好的湿拌料标准是手紧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