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存在先于本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9 10:29:02
萨特在他的存在主义中,首先阐述了物的“本质先于存在”,然后把人排除在物外,说人是“存在先于本质”。为何如此?他在反驳马克思唯物主义时,也是用把人特殊化的方法——把人当作一种超越一般事物的存在。这个...不太懂他的原因。人是一种动物,无论是在进化论中还是其他科学中都是这样。萨特是不是夸大了人的特殊性?

根据我的理解,所谓的"本质先于存在",是指"本质"--也就是事物存在的原因. 也就是先有存在的原因,后才有存在的事实.

而说人"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把人的本质看成是"复杂的逻辑思维体",而在人之初,是不具备这点的.

50、60 年代萨特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以求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存在主义,使存在主义成为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萨特建立起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他 50 、60 年代以后所作的工作,正是在极力用马克思主义来为存在主义“输液”。
萨特常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它是存在主义的变种。
存在主义的著名公式是:存在先于本质。他这样看待人的社会参与:人的出生是由于他的先人撒了几滴精液造成的结果,他的出生或不出生本来是完全偶然的;人的存在因此并不是按照某种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而规划的,人应当“自由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应当完全介入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中去,以自己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萨特“把个体的人放置到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之中进行考察”,但由于他的基本立场是存在主义的,所以他不可能在这种考察中形成正确的结论,即不可能在历史的进步中找到人的全面解放的道路。当然,萨特提出了历史总体化的构想,认为在人的实践中包含着历史的总体化。但是,萨特认为历史的总体化同时又是人的异化,所谓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非是历史的总体化和人的异化无限循环的空间。因而,当萨特谈论历史的总体化时,他是一个乌托邦的浪漫主义者;当他思考人的异化时,他又是一个苦闷的悲观主义者。而且,陷入这种二难困境本身也是一种痛苦,也是存在主义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