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把起义好汉写成招安为朝廷卖命最后对付同样起义好汉结局究竟意味着什么,形势所迫还是作者立场反/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3:12:13
写成这样的结尾是否意味着此书存在严重的缺陷,所以几乎谈不上什么价值?完全成了败笔??
ps:另外有评论说说明了农民起义必然失败?朱元璋和刘邦不都是农民起义开始的吗?形势所迫是说在封建社会作者不敢大逆不道写成农民造/反成功的小说。ps:不反对王权?不反天子?瞎扯,再对此书不了解的人也知道李逵等多次主要杀到东京去杀了那狗皇帝的话啊.

这样写是由于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环境的局限性,水浒整篇文章并没有提到反皇帝反天子的思想,更多的是揭露朝廷奸臣当道的腐败状况,这就与水浒英雄的替天行道相互照应,他们不反对天,不反对皇上,而是想替皇帝扫除治理天下的障碍,这是本人观点。。。
农民起义的失败有2种意思,一种是没有推到王朝和另一种是推倒了王朝,建立了新的王朝,但是没有改变农民皇帝的封建制度,没有真正改变农民的状况,仍然是封建,农民缺乏改变制度的知识和理论,目光相对短浅是很重要的原因。。

封建社会中,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他们与地主组成封建生产关系的两极。他们反对地主的剥削压迫,有民主要求,但不会根本否认王权、否认封建制度。《水浒》中的替天行道就是以承认天命、王权为前提的。
因此,作者主观上认为农民起义的最好出路是接受招安,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力主招安的宋江极力赞扬;但是现实有使作者感觉到王权并不代表正义,接受招安前景不美妙,现实主义战胜了阶级偏见,使他写出了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客观上帮助了读者了解招安并无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