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产生振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7:56:30
主要是“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出声音”不能理解,看了很多的参考都是说和传播介质有关,但是发声和传播没有关系吧!急需

楼上的朋友们,你们都是一大帮子的笨蛋

不要怪我乱说,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声音!!!

告诉你吧,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也叫声音,分别叫:次声、超声

我估计楼主也知道这两个声的名称,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振动的频率不一样。这样一来,楼主就觉得奇怪了,那既然如此,应该是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啊,是不是?

肯定的告诉你,不是。理由:声音是什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
声音没有质量,也没有重量。声音不是物体,只是一个名称,声音是一种机械纵波, 波是能量的传递形式,它有能量,所以能产生效果。

就是说,声音其实是一种波。波能产生效果,就是我们能听到或者听不到的声音。

那么,声波的存在条件,或者说,发生条件,是什么呢?

简单,一是声源,二是传播介质。

当物体振动,不管振动频率如何,都已经满足了声源的条件了。但是,如果没有了传播介质,那么这个振动是无法传播出去的,就是说,虽然振动,但是不能产生声波,那么自然就没有声音的存在了。

所以,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出声音,因为他们没有传播介质,所以发不出去。

声音是有范围的,人耳能听到的频率为20~20KHz.在这个范围外就不会听见声音的.比如1Hz的振动就根本不会发出声音,电子电路中的晶振频率高达数KHz,也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当然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初中的 。。都忘记得七七八八了。好像有个叫幅度的什么决定声音的大小。而不是大就 一定能听到。还有个东西叫频率。它能决定你所能听到声音的 “种类”即人耳朵能感受到的频率范围在。哈哈~具体我也不知道。网上有 。。。。而超过或者低于这个范围就听到到了 。初中讲的或许比较简单吧。。声音的定义没那么严格。像什么次声波啊什么的 。这些你都听不到的 。但是还是叫声波.顺便提下。这声波会死人的。哈。其实就是共振原理。如果某一物体振动的频率接近某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就会使这个物体也按一样的频率振动。甚至会使之破碎。
像那个vitas俄罗斯的歌手就是这样用声音把杯子振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