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净其土,先净其心,心净则土净”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0:16:33

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世间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异曲同工之妙,意为只要心境到了一定的修为,便不会被世间的小事挂怀而心烦意乱了。

世上让人最难做到的大概要数得上是净心了吧,特别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一个人如若能够做到清心寡欲,无欲则刚的那一步,确实不是那么地容易。
  
  佛家认为净心就是净化心灵,那是佛门中人修身的根本。净化心灵,去其杂念,达一个达到一个纯洁的心灵,对于常人来说,是根本做不到的,更不用说抛却世上的恩恩怨怨和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了.  
  佛家之净心,多少含有唯心主义的观点,禅宗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和他的“非幡动,亦非风动,实为心动”的名句,其实这些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这些唯心主义的观点,对于净化人们的心灵,劝人弃恶从善,对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弘扬社会正气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佛家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空,虚幻不实。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众生自身,都只不过是心的幻相。此心起时,宇宙万物与心俱起;此心寂时,宇宙万物与心同寂,心为万物之本。把握了心,就把握了万物的本质。佛家之所以把净心看做是道德修养之本,正是因为心正其身必正,因此,要修身正心,首先要修心正心。
  
  在这个有着生命的星球上,让人难以捉摸,让人难以揣测的就是人心了,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好恶暴虐,他的善良悲悯,很多时候并不是通过人的表情来显现出来的,更多的时候都是隐藏在人的内心。
  
  在这个内心世界里,有着善念,也有着恶意,人们就是在那一刹那间,由心而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决定,其后果自然是不尽相同。
  
  故尔,佛家的一切修持都可以归结为心灵的去尘转净,若心灵纯洁,其道德行为也自然会与之共同净化。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道:“欲净其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一个人要想达到净心的境界,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但只要心中存有真善美,有着一颗包容的心,宽容的心,即使达不到佛家的那种修行,在芸芸众生中来说,也可以称得上为君子,甚至是圣人了。
  
  纵观佛家众多的得道高僧,无不是在那青灯黄卷下,苦苦地修行,参禅打坐,净心悟道,当其心灵达到一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