赙仪经历的沧桑(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0:53:20
赙仪所经历的沧桑,请详细说明...

末代皇帝溥仪 宣统 (1906-1967)
溥仪是醇亲王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慈禧太后于十月发懿旨,立溥仪为嗣帝,十一月初,溥仪登极,号宣统。

三年后,辛亥革命暴发,宣统宣布退位,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并优待清室,让宣统在紫禁城继续做了十二年的皇帝。

几次都想为清朝复辟,但都是事与愿违。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了共和国公民,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工作,后调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专员,1967 病逝于北京。

为中华帝国最后皇帝。

附清帝逊位昭书

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碳,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余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近慰海内厌乱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余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一九一一年的十月十日,国父孙中山先生经十次的失败的努力,终在一片废墟上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华帝国由秦始皇於西安创造之帝制,历时2132年的中华帝国终於画上了句号。这一点足以令每一中国人尊之为「国父」。

但是,给国父留下的却是一片内军阀割据,外群强虎视,民不聊生。虽经不断的努力,始终未能为中国带来改变弱穷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都以自己的理念尝试改变中国的局面,但不幸的是一直都没有机会能有一个和平的机会给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建设中国。终於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国民政府败退台北,中国又进入了小分裂时代。中国大陆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不畏强权的威胁,战苏俄,斗英美。摆脱的弱国的局面,使列强却步,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