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是如何影响绘画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8:01:27
如题.

『时代背景』:宋朝,“重文轻武”成为了朝廷的国策,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从而影响到绘画作品的风格。
『成就』:
1、山水画从起人物画的衬景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2、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成注重意境,寄托作者的思绪情怀。
唐时期
『背景』: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基础)
『成就』:创制了法度,题材多样,手法创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代表人物:吴道子(画圣),擅长宗教画和山水画脱离过去仔细雕琢风格的吴道子。擅长人物画的张萱、阎立本和周昉,擅长马牛动物的曹霸、韩滉;还有“画中有诗”,以水墨画著称的王维。

清真寺为伊斯兰教聚众礼拜的场所,亦称礼拜寺。阿拉伯语音 译“买斯吉德”,意为叩拜之处。中国唐代称礼堂。公元 622年9月,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徙默地那途中,在默地那东南3公里处的库巴,首次修建了 一座简易的清真寺。公元637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命令所有的宣教士,每开拓 一个新地区,首先要在该地建造清真寺。因此,修建清真寺便成为穆斯林的重要任务,哪里有穆斯林,那里就建有清真寺。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清真寺也随之建立。
伊斯兰教传入商丘,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而这一时期商丘境内是否创建有清真寺目前尚无文字记载。元代随着探马赤军驻守屯田,回族穆斯林散居各地,商丘境内一些回族穆斯林众多的地方创建了简陋的清真寺。据传,睢阳区西关清真寺、宁陵县东关清真寺、民权县伯党清真北寺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明代,回族穆斯林大量迁居本境,回族穆斯林的人口随之增多,其间,民权、睢县、夏邑、宁陵、柘城、睢阳等地先后创建或重建了清真寺。如:民权县北关清真寺、民权县大张庄清真寺、睢县东关清真寺、睢县城内清真寺、夏邑县城关清真寺、宁陵县谢集清真寺、宁陵县赵尔庄清真寺、宁陵县沟厢清真寺、宁陵县付堂清真寺、柘城县远襄清真寺、睢阳区北关清真寺、梁园区苏庄清真寺等均创建于明代。清代,是伊斯兰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本市各县区皆有清真寺建立,数目达三十余座。民国时期,各地清真寺仍不断增加,到解放初期,全市已建有清真寺七十一座。1958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合并取消了五十七座清真寺。196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