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8月15给家人写封信,还要在晚会念,求信一封,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3:01:50
谢谢大家,只求信一封

记忆中,儿时的中秋节只有一个很模糊的影象。也许是太久远,也或许是因为少年时代总是和父母一起度过中秋,还不知道相思的愁滋味,所以脑海里只能浮起些许片段。也只有在那十八岁离家之后,每年的中秋节才渐渐变得了那么的清晰,仿佛慢慢的在心里扎下了根。中秋节也才不再只是那些凌乱的记忆,而变成了深刻的印象。

  还是在大学读书以及后来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通讯远没有现在这般的发达,电话当然也是没有现在这样普及了。所以每年快到中秋节的时候,总是会提前一周,算准了时间,寄出一封长长的家书,好让远在家乡的父母能在中秋节的那天读到来自远方女儿的文字,以慰父母思女之情。也就在中秋节的日子里,会收到母亲那满载二老思念之情的书信。每次看着那熟悉的笔迹,心---总是好温暖,泪水也总是牵起那扯不断的思念,朦胧中竟有一幅幻境:儿时家门的台阶上,一家人围坐在月光下赏月,父亲又说起了他小时侯过中秋的情景,母亲则是笑眯眯的看着她的儿女,多么温馨的一幕啊。

  常言到人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是中国人合家团聚的日子,自然是每个人都想在这一天,能和自己的父母亲人团聚在一起那。可是在我十八岁求学离家后,直到现在,由于和父母两地生活,却一直都没有机会和父母共度中秋。对于中秋,象所有与父母两地生活的人一样,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团聚的日子,这是一个牵起思绪,延续思念的日子。

  中秋的时节总是会想起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在中秋夜望月,这个特定的环境气氛里,诗人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那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怎不引起离人的共鸣。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要来临,由于现在通信的发达,电话的普及,那封长长的书信早已久违。几年来,靠那电波传递思聚别离之情已成习惯。能够听到父母那健康的声音,心就得到安慰。电话是打得多了,书信却是越来越少了。不禁想起母亲曾经说起过:接到你们的电话,能够听到你们的声音固然很高兴,但一放下电话就什么也没有了,还是觉得有封信好,可以随时想看就拿出来看看,也就好象随时见到你们在和我说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