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铸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5:55:23
欧洲各国都是铸币的,中国却用散碎银子,买东西要现称,很麻烦。
是没有技术么?
不对,能铸铜币就能铸银币

是没有足够的白银么?
不对,中国是贫金,但银还够流通用的,而且明朝白银是主要货币

那到底是为什么中国古代一直没有铸造银币呢?
分类这我本来考虑放在经济类的,毕竟属于中国古代经济范畴的,考虑关心这事的人可能比较少,还是放在收藏类里说不定能解决

我看你这个问题还是应该放到经济类去问!你放在收藏版,回答的倒是不少,可没有一个答到点子上的!

  我来给你从经济角度说说:
  1、欧洲各国都是铸币的,中国却用散碎银子,买东西要现称,很麻烦。
  是没有技术么?
  ——不是技术原因。白银的加工工艺在我国发展很成熟,即使在隋唐以前,铸成圆形货币也完全没有技术问题。

  2、是没有足够的白银么? 不对,中国是贫金,但银还够流通用的,而且明朝白银是主要货币
  ——你说错了!明朝的中国的确就是没有足够的白银!黄金相对白银来说反倒不贫!中国的白银矿藏相比其它国家来说属于贫乏的水准,产量很低,所以在整个明朝,白银的存量根本不足以供应铸造流通货币的需要。
  在整个明朝乃至清朝前、中期,我国的白银保有量一直不大,所以白银在我国的价值很高,购买力相对现在来说要高很多倍。这样的“昂贵金属”,自然不可能是老百姓日常使用的主要货币。国家怎么可能象铸造铜钱那样,铸造银币来流通呢?你可不要拿那些垃圾影视剧里拿银锭下饭馆的情节当真!那么一锭银子,在明朝够把整个小饭馆买下来了!

  3、那到底是为什么中国古代一直没有铸造银币呢?
  ——我国古代之所以一直没有把白银用作大量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直用铜钱,就是因为白银太稀少,价格太昂贵,普通的老百姓根本用不起。在明和清早期,普通人在较好年景辛劳一年也未必能攒下二两银子,只有官宦商人地主之类的富有者,在购买房屋田地珠宝等贵重物品时,才可能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国家自然也就不可能拿白银铸造银钱供日常流通了。
  ——直到清朝中后期,随着我国与欧洲各国间茶叶、瓷器、丝绸等大宗贸易的日益频繁,清朝的贸易顺差迅速飞涨,欧洲各国从墨西哥银矿掠夺的白银开始大量以银圆的形式流入我国。这样,白银(银圆)在我国的存量才逐渐增加,实际购买力下跌,并成为中等以上富裕程度的中国人常能用到的货币。
  ——但到了清朝末期,由于鸦片贸易和不平等条约的掠夺,进入我国的白银又随着割地赔款大量流出,白银在我国的价格再次出现上涨。中国历史上真正把白银铸币作为社会基本流通货币的,恐怕也只有民 国初期根据《国币条例》发行袁大头,到废除银本位制的这段时间了。

我看是和我们的国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