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字的轶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7:29:26
有吗? 要名人的哦!

1、1902年,14岁的李四光便独自一人去省城投考新式学堂,领取报名表后,也许是有些激动,他竟在姓名栏内填入自己的年龄“十四”两字。好在他及时发现了错误,遂在十字下面加上“八子”,成为“李四”。然而李四这名字又太俗,他见大厅中央挂着一块“光被四表”的匾牌,又急中生智,在“李四”后面填了个“光”字。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李四光的机灵。

2、1937年12月11日,徐匡迪提前出生在浙赣交界处松岭的一座古庙中,没有医生和助产士,甚至没处去找农村的接生婆,只能由他的父亲在母亲的指挥下为他接生。当时,年轻的父母为家中新生的儿子高兴,又感愤于国家的积贫积弱,日寇烧杀抢掠和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致使老百姓处于如此浩劫之中,遂将他取名为“抗敌”,以铭记国家仇恨,寄望于子辈“男儿当自强,抗敌保家乡”。这个名字一直用到1944年徐在昆明读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对他说:“日本侵略者失败已成定局,抗战胜利在即,我给你改个谐音的名字好吗?”随即用毛笔在毛边纸上写下:“匡迪”,寓意“匡扶正义,迪吉平安”徐高高兴行地捧回去给父母看,他们都说改得好,从此就该用此名至今。

3、“小丁”是丁聪的笔名,自不到20岁起一直用到今天。据说,他开始画漫画时,署名曾用真名“丁聪”。但繁写的“聪”字笔画很多,写小了,版面做出来看不清;写大了,在一幅小画上占了很大一块地方,看上去很不相称。于是,张光宇建议他署名“小丁”。丁聪就此还有一个解释:“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即‘小人物’,这倒符合我这一辈子的基本经历,连个头也是矮的”。

4、吴宓生于陕西,谱名玉衡,取自《书经》“陈璇玑于玉衡”之义,是北斗星之一,小名陀曼。1910年报考清华时自己取名吴宓。说也有趣,他随手拿出石印本《康熙字典》,翻至某册某页,闭目确指,得之。“宓”,静也,凡发表言论的场合用之;写诗时多用“雨生”或者“雨僧”;别号藤影荷生馆主。

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1931年,他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当小提琴师。由于他听觉灵敏,又姓“聂”,被人送雅号“耳朵先生”,后来,他便改名为聂耳。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一作子贞),晚年又号漆园老人、典岗逸翁,湖北黄岗人。中国近现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