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时期,共产党的军费从哪里来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7:34:48

1 分裂祖国自行收取税费
2 打土豪分田地,没收的财产
3 抗日战争之后,国民政府拨付的军饷和各界的捐款
4 特种经营,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和制造出售军火。
5 抢夺敌人的物质和财富

[资料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在1937年至1940年主要依靠外部援助,外援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1%到85%。1941年至1945年外援中断,边区的财政来源主要靠各税收和公营企业的发展来提供

[目录]
一、1937年至1940年的财政来源及1941年发生财政困难的原因
二、边区经济的发展和1941年至1945年的财政收入

[原文]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分两个时期,1937年至1940年主要依靠外部援助;1941年至1945年主要依靠边区政府的各种税收和公营企业的发展来提供。本文就这两个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及与其相关的问题进行考查。
一、1937年至1940年的财政来源及1941年发生财政困难的原因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政策是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医治创伤,积蓄力量,支持长期抗战。这个政策的基本点是争取外援。因此,在抗战时期的1937年至1940年,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主要是依靠外援。外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民政府给八路军的军饷,一部分是海外华侨和后方进步人士的捐款。外援占边区财政收入约50%到85%。1937年至1940年外援金额及占当年财政收入比率为(法币):1937年,4563.9万元,占年财政收入77.20%;1938年,46.8万余元, 占年财政收入51.69%;1939年,566.4万余元,占年财政收入85.79%;1940 年,755 万余元,占年财政收入70%。(注: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月18日, 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
除外援外,其余的财政收入来源是少量的税收和行政性收费(包括没收款、罚款、土地登记手续费等)。这几项收入缺1937年、19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