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秋月一江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3:05:10
这首诗的前文是什么?作者是谁?快啊,急!!!!

十个“一”的钓鱼诗

  传说清代文学家陈沅是一个诗思非常敏捷的人。有一次,他去湖北黄州参加考试,在斜月犹存的清晨赶到巴河岸边,小船恰巧摇出渡口。他急得大声哀求船工摇回船,把自己也载过河去。这天船上坐满了投考的书生,他们不同意陈沅的哀求,要他先报上姓名,陈沅照办了。立刻,船上的人都哄了起来,要他马上作一首包含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否则就不让船工把船摇回渡口。一首七绝总共才有二十八字,其中要包含十个“一”字,谈何容易。可是陈沅却就当前的景色,很快诵出一首绝句:“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某一年的除夕,陈沅与父亲围炉谈心,炉子上面炖着一罐肉汤,父亲即兴出了对联的上句“汤开罐滚,红火炉中三尺浪”,要他对出下句。陈沅想了想未能有佳句可对,父亲正要生气了,忽然外面传来了迎春的爆竹声,顿时触动陈沅的灵感,他脱口而出“烟飞爆响,青云路上一声雷。”这一下父亲转嗔为喜,夸奖他既对得工整,又有起气,是个聪明的好孩子。

  《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禛( -
  zhen)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鉴赏:这里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杆,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箫瑟和孤寂。

  王士禛(1634-1711)清代诗人。字贻上,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常自称济南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王士禛有词集《衍波词》,以小令为佳,但其成就逊于诗,著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