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 英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1:12:42
我心中的英雄 举例说明500字 一个平凡人的事例比如父亲母亲等

很长 要不要?

  闻一多的“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真的扎根了我心灵!我时常的反省自己真的是“做了再说,做了再说吗”?
  然而让我震憾的又何止这些?“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钻得越锲而不舍。”是什么让闻一多“诗兴不作”去钻寻宝藏。“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是什么又让闻一多不再笔耕不辍,在关乎生命的危急时刻去呐喊,去疾呼,去拍案而起?
  有人曾这样写到:我觉得我有必要告诉我的学生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首先敢肯定的两点就是:反抗专制、追求自由!
  “在清华读书时,深受渐进改良思潮影响的闻一多对共产主义思想十分反感,认为这是只破坏不建设。1925年他回国后一度与著名的国家主义者李璜有所来往,并表示:“现在北京的共产党闹得不成话,非与他们先干一下,唱唱花脸不可。”他参加过几次国家主义派在北大召开的反苏反共大会,几乎每次都与共产党人发生激烈冲突。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谈及此事:“开会时有多数赤魔入,大肆其捣乱之伎俩,提议案竟一无成立者。结果国家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隔案相骂,如两军对垒然。骂至深夜,遂椅凳交加,短兵相接”。
  然而我又看到了没有发出来的帖子:
  “直到40年代初,闻一多仍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对国民政府虽有种种不满,但基本立场还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西安事变”爆发后,他与朱自清、冯友兰、张奚若、吴有训、陈岱孙、萧公权等七人联名发表宣言,谴责张学良。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成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同时他本人的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此后,闻一多阅读了各种左倾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1944年夏,他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他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做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
  细细品味,人无完人,谁又能不犯错误呢?当面对着国民党的枪口闻一多先生“说”了,而且“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