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9:43:33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收入差距
  公平和效率之争因其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始终处在理论界和社会舆论的焦点视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
  (一) 公平与效率概述
   公平是关于多元主体间社会关系的价值判断,经济意义的公平包括起点公平(占有权、分配权的平等)、过程公平(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和结果公平(共同富裕)
  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源于普遍存在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它们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 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如今,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 公平效率与收入差距(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
  十七大规定的效率与公平并重,反映在收入上用一句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底薪+提成”的模式。“底薪”,姑且称其为“公平收入”, “提成”,姑且称其为“效率收入”。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而适当的收入差距本身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内生因素。另一方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对我国来说,收入上的差距,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我们一方面要体现效率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分配制度的变化,体制不完善,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等,为了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体现公平原则,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采取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