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历史题,会的人来帮下忙,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59:42
1 是君主的好坏造成唐代的兴衰吗?
2 如何看待科举制的选拔标准?
3 为什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能顽固生存?它产生了什么历史性的影响?

1.是.
2.以往科举评价中存在着以偏概全的情况,人们往往将清末人士举出的极端个别例子
当作一般情形,进而否定整个科举制度的选拔效能,这实在是误解了科举制。在科举制
废止近百年后的今天,很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科举制。科举制并不是像许多人印象中
的那么恶劣,最低限度我们可以说科举是一项不坏的制度,即“非恶制也”。“科举”
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词语,远非以往的“恶谥”那么简单,我们不应将其看成一个贬
义词,而应该把“科举”当着一个中性词来看待。
3.1、中国古代历代官僚体制虽然有所变化,但都是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2、君权与相权的演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重要内容。在秦代和西汉初年,丞相是皇帝的助手,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开始,君权开始有意排挤相权,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①削弱相权、②加强皇权、③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唐代,为分散相权,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还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身份也等同于宰相;宋代,由于设立了中书门下和参政知事,相权进一步分散。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事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承秦制。汉朝在注意总结历史经验上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汉朝继续推行皇帝制度。
2、汉出现了内朝与外朝的宫廷系统。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这个系统被称之为外朝。中朝出现后,丞相的实权被剥夺,扩大了尚书台的权力,大权实际有效地掌握在皇权。
3、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作用:①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4、宋朝继续削弱相权。宋朝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皇权继续得到加强。
5、元设立中书省和枢密院。元朝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为加强中央集权还设立了枢密院为最高地军事机关;设立宣政院通领宗教事物和西藏地区,皇权继续加强。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