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遇到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2:16:04
回答一经采用,我会补给100分呦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高度公有化和国有化并非完全是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程度高度发达的结果,而恰恰是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利用国家的权威进行积累而实行的一种制度安排。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形成了用自然经济的观点去理解马克思的产品经济,脱离生产力来谈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形成了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越纯越好、国有企业越多越好的错误观念;从而使人们对实践中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作了过高的估计,把这种模式当作社会主义的建成,当作是向共产主义冲击的突击营地。

列宁针对经济落后的俄国过渡时期的长期性,指出,当时俄国还没有超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几个阶段,俄国的特殊国情使这一过渡更加复杂,这些特点在大多数文明国家内是没有的。如果不把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划分为若干阶段,并对各个阶段面临的不同任务和解决任务的不同方法作出确切的分析,就不可能制定出符合俄国实际的正确政策,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列宁认为,在俄国这样一个农民人数相当可观的国家中,社会主义革命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采取特殊的形式,采用特殊的办法。列宁从“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纠正急于求成的作法的宝贵经验。

1,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德国进攻,结果割地投降。最终德国战败,收回了土地。
2,被多次多个国家围剿。成功击退。
3,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取得了部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