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6:55:47
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谈

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原因:

1、经济根源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社会根源

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地理上其必定发源于广阔的河流平原地区,这些地方一般土地肥沃,容易发展农业,但又水旱灾害频发,需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这在经济上就要求实行中央集权政府,发动全国的资源修建。政治上,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且这些地区的国家大部分都由氏族部落发展而来,客观上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思想上,由于农业经济的闭塞,人民不会像进行海洋经济的国家那样追求民主和自由,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位强有力的庇护者。

经济:土地私有制客观要求;
政治:巩固统一;
思想:巩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