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黑胶CD和普通CD有何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7:36:58

对于黑胶碟的最初印象,是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中,黑白略显划痕的胶片里出演的富足人家的先生小姐,手持漂亮的玻璃酒杯,或舞或坐在雅致的房间,背后传来一个喇叭花样式的黑色唱机里袅袅的纯色声音,有布鲁斯、蓝调或当红女明星的浅吟低唱。

黑胶通透、清澈、开阔,隐匿的瑕疵,它通过你的耳朵传递的是一种非常有如真人在你身边呼吸的温暖感觉,有人情味,不像数码那么冷冰冰。

1965年到1975年这10年间,是古典音乐的黄金时期,之后,就再没有过这样的年月。所有古典音乐的演奏大师,包括混音师,在那一段时期灌制了无数张经典唱片。当时唱片录制的方式,只能一次成功,一个话筒没摆放好,一种乐器没配好,都要重新来过一次,那样高水准的混音师,现在全球加起来总共都不超过10个。而恰巧,那时候的音乐载体,最重要的就是黑胶唱片,是它幸运地保留了最好的音乐。比如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哥,他现在的唱功根本无法和20世纪70年代时相比。

当时香港的很多歌手也灌录了不少流行音乐的黑胶碟,直到80年代初期,邓丽君在大陆流行的时候,她的唱片销量也很惊人。现在不少黑胶碟收藏者收藏较多的也是那时期香港的音乐碟,可见,香港音乐之所以发展快,是和那时的起步分不开的。

有不少经典的音乐和演出录音,因为丢失了母盘,所以不可能找到同样内容和水准的CD,只能在黑胶碟里听到了。

黑胶碟记录了音乐发展史上最特殊也辉煌的一段历史,但是现在,仅仅有几家公司在为黑胶碟发烧友继续生产唱片,其他的,都早已经停产了。出于价格和播放载体的局限,黑胶碟的受众群体很小,形成不了一块单独的市场。

黑胶碟一张就20分钟,30分钟,你只能安安静静地守着唱机完整地听。在机械化大生产下,CD压制生产比黑胶方便得多,一张母盘压几万张都没问题,唱片公司也容易赚钱。

不说音乐本身,光看看黑胶碟唱片的封套,你就看得出那时候的人们对一张唱片的讲究几乎到了完美和真实的地步,厚实的纸张,毫不含糊的印刷,朴实自然的造型,打开一张黑胶碟的盒子,就如同打开一件艺术品,没放进唱机就似乎能听到音乐飘出来,你不能不为之沉醉。难以忘记黑胶碟的朴实音色。

黑胶碟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