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性贫血指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9 03:05:09

双相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既不完全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也不完全符合缺铁性贫血的改变,但皆有周围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可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而且末梢血涂片多表现为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而有的患者外周血化验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容易误诊,应引起注意。由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象检查对诊断的特异性甚小,故实验室骨髓检查可见巨幼红细胞、巨晚幼粒细胞、巨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等巨幼细胞性贫血改变;骨髓涂片亚铁氰化钾染色,骨髓小粒中无含铁血黄素颗粒、细胞内铁减少或消失及病程中贮存铁缺乏征象是诊断本病最主要的依据。本组38例患者基本上具备上述骨髓改变。对本组病例的病因诊断分析发现:营养不良、妊娠期和产后对铁和叶酸的需要量增加以及胃肠疾病是双相性贫血的三大致病因素。本组38例中营养不良15例,占39.5%,营养不良不仅是叶酸缺乏,也使丢失过多的铁得不到相应的补充,造成双重缺乏。而营养不良合并妊娠这两种因素并存,则更易导致双相性贫血。据文献报道,孕晚期每天约需叶酸500~600μg〔1〕,供给胎儿及维持孕妇体内叶酸的储备,是正常成人日需量的5~10倍,这一需要量显著超过多数国家每天食物内的叶酸含量;而妊娠期由于胎儿造血所需,加之分娩失血及哺乳原因,一次正常妊娠估计平均失铁约1000mg〔1〕,相当于失血2000ml所丧失的铁量,故笔者认为妊娠期应加强营养,妊娠后期适量补充铁和叶酸是必要的。另外,本组病例中有17例存在胃肠疾病,胃肠疾病多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影响铁和叶酸的摄入及吸收,且某些疾病如胃溃疡、肿瘤等可出现少量慢性失血,这些都是导致双相性贫血的原因。此外,维生素B12的摄取依赖于内因子和完整的回肠受体的存在,内因子由胃幽门部黏膜的壁细胞分泌,仅见于胃黏膜和胃液内,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等皆可因内因子缺乏导致维生素B12的摄入减少,并可伴铁及叶酸吸收不良而致双相性贫血。

  对于双相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加强营养,同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铁剂,而对于患有其他基础病变者,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前述营养素的补充。关于预后,本组病例中获痊愈和明显好转者33例,占86.8%。血红蛋白上升不明显者4例(10.5%),其中1例为慢性肾衰竭,其所致贫血的原因除铁及叶酸摄入不足,还有促红细胞生长素生成减少、铁利用障碍及尿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