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建筑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46:52
白族的建筑特点

据《玉溪地区民族志》记载:“白族人民是玉溪地区的古老居民和最早的开发者之一,同时也是接受汉民族文化较早吸收汉文化较多的民族。”一千多年以来,白族的文化在吸取汉文化精华的同时并与自己的文化相融,使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白族文化。尤其在建筑和饮食方面较为突出。据记载,因远白族的房屋经历了茅草房、土掌房和瓦房二个阶段。大理国前后,由于单一而落后的农业经济与哀牢山交通的闭塞,白族村民只能简单地搭个人字形屋架,再铺上厚厚的一层茅草,这种房子不设窗子,光线较暗,又易燃易腐,维持时间不长。因远的白族勤耕善读、知书达理、亦农亦商,有较好的民族文化素质和开放意识,到了明末清初,社会经济基础与形态发生了变化,与此相适应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水平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境内雄伟壮观的寺庙拔地而起,现还保存有明朝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建造的玉皇阁、文庙等砖木结构的寺庙30余座。民居的形式和规模也有了很大变化,因远的9个白族自然村普遍改建瓦房或具有白族民居特色的砖混结构楼房。现在因远的白族人民, 多住在最能体现白族房屋建筑艺术水平和突出白族居室文化氛围的瓦房里。
这种土木结构的瓦楼房,从外观上看基本是由用粗糠泥抿滑而成的素土本色墙面、灰色的瓦顶和檐下白灰带构成,形成和谐对称的素净色调,远远看去,灰瓦白墙,相互映衬在青山绿水间,别有一番情趣。房屋都是前面重檐形成出廊的格局,抬梁式屋架承重,排柱回落脚,左、右、后三方用土坯砌实围护,不开后窗,山墙到顶,屋角排出,正脊两端起翘,瓦屋面稍带弧线形。山墙与屋檐口用层砖封闭,据说这样可以减少外来火灾,是白族建筑上的一大特色。从平面布局上看,因远白族建造的“四合五天井”是全搬汉族的“四合院”,“三坊一照壁”也是从汉族的“四合院”演化而成。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 ,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 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 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