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30年的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8:50:12
我要写作文,作为题材,谢谢

从公交车看海宁的变化

跟出租车相比,公交车可年轻多了。就拿海宁来说,从第一辆公交车诞生到现在,才不过7年多时间。可在这短短几年里,公交车从小到大,从一开始的三条线路到现在的七条……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在海宁还没有公交车以前,人们只能步行或骑自行车。虽然那时有出租车,但是对当时并不富裕的海宁市民来说,价格很贵。如果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去的话,很不方便。

直到1995年10月8日,海宁的公交车终于诞生了。当时的公交车只有3条线路,一共只有30辆车。车身比较小,十几个人在里面就已经很挤了,但市民们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海宁也有自己的公交车了。

可是渐渐的,满足不了市民的需要了。原因是这种车太小,坐在里面很不舒服。于是,在2001年年初,大元公司将这种公交车改为了中巴,坐在里面很舒适,同时,公交线路也增加到了七条。

在七条线路中,2路公交车的生意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因此,在2003年3月23日,大元公司又将2路车改为大巴。黄色的车身,更加宽敞的空间,坐在新的2路车上,一路观赏着海宁的街景,心情真的好舒畅。

我看着公交车从无到有,从“小面包”到中巴,又从中巴到大巴,心里感慨万千。我想:不光是海宁的公交变大了,海宁的楼房也变高了,天空变蓝了,小草变绿了,人也变得更美了。我相信,海宁的明天会更美好!

好运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时间进入2008年,海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弄潮儿敢向涛头立”的潮乡人,遇到了弄潮的新课题。
从自然方面来说,以低资源价格为优势的“零资源经济”,面临着资源价格整体居高位的成本压力;海宁的平原土地、雨水充沛、沿入海口等自然禀赋,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较好条件,现在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运输条件在改善,但面临着机场、港口、高速铁路零距离城市的竞争。
从经济方面来说,依靠先发优势、体制优势乃至政策优势发展起来的初具竞争力的轻纺产业,第一轮发展在供应紧缺的情况下迅速占领大江南北(国内市场),第二轮发展在产能增加的情况下漂洋过海覆盖五湖四海(国际市场),第三轮发展面临着核心竞争力和定价权话语权的“大考”。
从社会方面来说,在城乡二元走向城乡一体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