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十七史,二十一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分别指哪些正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4:58:13

古代文化史中, 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七史,中国史学发展到宋朝,一共编著了正史十七部。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卷数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卷数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卷数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卷数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卷数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卷数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卷数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卷数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卷数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卷数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卷数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卷数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卷数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卷数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卷数
16 新唐书 北宋·欧阳修、宋祁 225 卷数
17 新五代史 北宋·欧阳修 74 卷数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称“前四史”。加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就成了“十三史”。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上《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因此宋朝文天祥曾告诉元代丞相博罗:“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我今日非应博学宏词科,何暇泛论!”。顺治十三年(1656年)毛晋重刻《十三经》与《十七史》,并撰写〈重镌十三经十七史缘起〉,顺治十四年(1657年)钱谦益又撰写〈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后世对毛晋之评价可以说是“功于史学伟矣!”王鸣盛(1722年~1797年)著有《十七史商榷》一书,共100卷,但事实上此书也包含《旧唐书》与《旧五代史》,这是十七史所没有的,可改为“十九史商榷”。叶德辉《书林清话》说:“明季藏书家以常熟毛晋汲古阁为最著者。当时曾遍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唐宋元人别集。以至道藏、词曲,无不搜刻传之。”

二十一史在十七史的基础上增加下列四史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卷数
19 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