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从水,山,仙,龙写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8:22:08
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从水,山,仙,龙写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因为“仙”,“龙”代表品德高尚的人,"水","山"代表他们居住的地方,为下文陋室不陋做铺垫。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

下面是我自己写的:
1.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是一片千古传诵的散文小品,作者采用比兴的手法,通过对简陋居室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雅情趣。
2.为什么要从山、龙写起?
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才华是不需要好的房子才体现的,也体现了自己的高风亮节,还写出:自己虽穷,但是有高朋良友,奇情雅事就满足了·
===================================================================
下面是网上找的:
《陋室铭》赏析

[原 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作者刘禹锡,其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宫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