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什么区别?他们在形成过程中什么物质起主导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8:06:34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各自是在什么时期存在?!为什么?
多谢解答啊~~~~~

细胞周期中DNA为了实现细胞生理需要而体现的不同形态(间期是染色质,分裂期是染色体)。
从构成上来看,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染色质是由DNA和许多组蛋白8聚体构成的核小体链,而后以每圈6个核小体进一步盘绕形成30nm纤丝的染色质2级结构。染色体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了核骨架蛋白形成150nm突环,进而形成300nm玫瑰花结(6个突环),再进一步组成700nm的螺旋圈(每圈30个玫瑰花结),最后螺旋圈组成1400nm的染色体。所以在构成上主要就是染色体比染色质多结合核骨架蛋白,是染色质的高度螺旋结果。

纠正一下,并不是说不怎么区分这两个概念,主要是因为这两个概念主要用于描述细胞周期中的遗传物质形态的时候使用的,其他地方很少使用(特别是染色质)。在遗传学上一般都是使用基因和DNA这两个概念的,而不是统用染色体,染色体也就在讲染色体重组交换的时候用一下。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在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名称而已。
“染色质”在细胞的间期的称呼
“染色体”在细胞的分裂期的称呼
”染色质“是纤维状细丝,一般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清的
“染色体”由于染色质变短螺旋加粗,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就可以看到
他们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物理形态不一样吧了
就好比水和水蒸气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在光镜下呈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比较集中于核膜的内表面。由于染色较深,在光镜下常被误认为是核的界膜。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中,呈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形状,并有基本恒定的数目(因生物的种属不同而异)。

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在细胞分裂时期,染色质细丝螺旋化,盘曲缠绕成一条条粗状的结构,即染色体。 它们的化学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的同种物质。
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存在于间期和末期,染色体存在于前期,中期和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