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2:45:39
1.在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中的私人财产神圣而不受侵犯,为什么说这条规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代表保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难道那时除了资产阶级其他人都没钱了吗、再说现在国家的宪法不也规定了私人财产不受侵犯吗?
2.第六次反法联盟在莱比锡打败了法国军队后为什么不处死拿破仑,而将他流放;第二次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为什么还不处死拿破仑?
3.英国既然实现了民主政治,为什么不取消国王?(两方面:英国资本主义刚刚发展时和已发展充分取得人民信任时)

1、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建立的政权也是资产阶级的,所以他们颁布的人权宣言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提出的,不能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他们说的平等是人权的平等,不是财产的平等,那个时期依旧是法国贵族统治着法国,穷苦百姓依旧是被剥削被压迫的。

用通俗的话说,“人权宣言”规定了人权的平等,也就是说贵族和平民一样,都有吃饭穿衣购物的权力,没有出身贵贱的差别了,但是因为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穷人没有土地没有钱,怎么能像贵族一样过富裕的生活?土地和生产资料都掌握在贵族和资产阶级手里,穷人只是不再像封建社会那样被贵族当牲口一样使唤罢了,实际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他们还是要给贵族打工,赚取微薄的收入,有时根本没有收入。

现在我们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生产资料公有,我们保护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每个人都可以依靠勤劳和智慧致富,国家也有相关的政治支持和干预。相对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我们没有财富一边倒的现象。

2、莱比锡战役之后,同盟军攻占巴黎,拿破仑投降并宣布退位,当时的情况是,他交出了手中的权力,但保留了“皇帝”的封号,因为这个封号是教皇授予的,盟军没权力剥夺。所以同盟军不能处决这个保留了教皇授予的皇帝封号的人,只能给他一个小岛,让他去那当皇帝。其实很多人想要他死,在他去厄尔巴岛的途中,杀机四伏,几乎送命!

滑铁卢失败后,他被流放,这次盟军没有杀他是因为盟军既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实力,战争总是残酷的,反法同盟也和拿破仑一样,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拿破仑主动投降停战,也为盟军带来了好处,所以他们之间一定会达成协议保全他的性命(政客永远是卑鄙的),而且拿破仑在位期间颇得民心,为了稳定法国局势,也不能贸然杀掉他。况且教会的一些势力在当时依然是支持拿破仑的。

前面那位网友说外国战争不残酷,纯属无稽之谈!不处决战犯?笑话!你们以为欧洲君主都是慈悲心肠?

3、英国王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500年前。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同血缘的家族以武力的或和平的方式,使得英国王冠多次易手。在那个年代,国王难保终身制,国王的血脉也难保千秋万代。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君主立宪制被宪法确立,英国王室居然获得了一种彻底的安全,以前随时可能被推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