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文言文可能会出什么?请分析一下,谢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6:01:30
河北省的!!!!

中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

从名句默写看:

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部分总分从2003年的28分,到2004和2005年的30分,再到2006年的38分,看上去分值增加很多,实际上在全卷中的比值基本一致,均占25%左右。而其中有变化且变化最大的是名句默写部分。从2003、2004年8句8分,到2005年的5句10分,再到2006年的5句15分,其难度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比值和每一句的分值增加了,说明文言文考试在语言积累、背诵默写上提高了要求。这无疑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从实词解释看: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为主。如2004、2006年试卷中考到的“居”,就是个多义词,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出自《登泰山记》的“半山居雾若带然”,解释为“停留”;出现在《捕蛇者说》、《核舟记》中,还有“居住”、“处于”的意思。而2006年试卷课外文言文《秦西巴纵麑》有“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居”解释为“过了(一段时间)”,这就是从“停留”的意义上引申而来的。

这表明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从句子解释看: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除了要准确把握实词含义外,还应注意语序的调整和省略内容的补充。

从文章理解看:

近年中考课内篇目的文章理解相对较容易,只要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并能整体把握,掌握中心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

二、梳理考试篇目,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