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 怎么不用郭子仪或李光弼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5:10:49

怛罗斯是高仙芝领导的吧!
当时高仙芝是安西节度使,安西四镇在西域边境上,是高仙芝背信弃义在先,才使中亚N个势力联合起来和唐朝打了怛罗斯之战,高仙芝是安西节度使,当然由他来统军。其实这场战争完全是高仙芝自己惹出来的,当时唐朝也是始料不及!这场战争虽然最后还是输了,不过高仙芝的军事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郭子仪和李光弼当时也是在某处当节度使了,但安西诸事和他们两人半点关系都没有,朝廷当然不会用他们两个,怛罗斯之战的时候高仙芝的名气和威望要远远大于郭子仪和李光弼,高仙芝征讨吐蕃立有大功,功劳也要比郭子仪和李光弼大多了!后来在安史之乱中,高仙芝被冤杀了,而郭子仪和李光弼才在安史之乱中才逐渐成名的。

唐朝方面,主将是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而怛罗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堪称倾巢出动,说明这次高仙芝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确有准备。唐军虽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行军速度较快。阿拉伯方面的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有的估计为17万。在兵力上,阿拉伯联军占据了绝对优势。
天宝十年四月(751)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罗斯,并且开始围攻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事后的许多历史研究者和军事家对此感到困惑,高仙芝的数万中国军队是如何在面临高原缺氧、且几乎没有补给可能的情况下翻越帕米尔高原(时间长达2个多月)?而这样一支理应疲惫不堪的军团还能在达到目的地后与拥有地利人和、数量数倍于己的阿拉伯军队作战,这本身已经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了。
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罗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附近展开了决战。由于唐军将士极其英勇善战,加上强弓硬弩的技术优势,高仙芝曾经占得上风,阿拉伯联军先后7次进攻均被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