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为什么用贝壳做钱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7:23:58
古时候的人为什么用贝壳做钱币?

因为当时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贝壳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所以称为贝壳。

在我国远古时期,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所以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家庭还没有多少剩余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其他急需的用品,部落或家庭之间偶尔发生的交换活动也只是物易物,当时根本没有货币也不需要货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的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便把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不知金属为何物的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了,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贝币的计量单位是“朋”

最早的货贝——天然海贝
“朋”的古字本义是指一串或两串相连的“贝”,后来逐渐演化成计量单位。”一朋”到底为多少只贝呢?一直未有一致的说法,从两只到二十只,各说不一,一般多认为两串五个的贝或两串十个的贝为“一朋”。
商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的扩大,中国北方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人们又想出了以其他材料防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铜、金等,其中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

石 贝
天然海贝的品种也很多,有“货贝”(又名齿贝)、 “拟枣贝”、“阿文绶贝” (又名大贝、虎斑贝)、“伶鼬榧螺”等,其中“货贝”比较常见,贝面上有一条长

长的齿槽的称为“贝齿”或“贝唇”,贝的正面较为平整,贝的侧面稍微鼓突,人们为了便于携带方便,在货贝的背部多凿有小孔,早期孔相对小,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