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建筑模数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0:00:30

古建筑模数很多,小到构件,大到规划。一时说不清楚,先看下下面的。

李诫《营造法式》中总结“材分模数制”,有“材份制”、“斗口制”等。“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接着便列出了八个等级的“材”之尺寸及使用范围。
其重要作用是使建筑物的节点标准化,首先要看到当时的建筑物,多使用一组斗■作为梁、柱、额等承重结构构件之间的节点,同时利用斗■承托大挑檐,这是保护房屋的柱子、墙壁少受日晒雨淋所必须的。斗■本身由许多纵横相交的枋木叠架而成,其中垫以小木块,以枋木作成的■,与小木块作成的斗之间的模数关系即是材■相间的关系。其他节点也多遵循材■相间的构造关系,法式制度的条文中对于某些节点的描述,直接用几材几■来称呼,工匠见之一目了然。可以说,材分模数制蕴含着工匠对节点构造处理的概念。
材分模数制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变造的制度,这一点李诫正是针对先于他的元■法式之缺点而建立的。所谓变造,就是解决不同大小的建筑之尺度问题,因为中国建筑都是以群组方式来建造的,而在一个建筑群中,又要体现出封建礼制秩序,主从分明,处于从属地位的建筑等第必须低于主要建筑,因此要求材分模数制必须能适应它。于是李诫在制度中规定了“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这种多等级模数制使用时有很多优越性,对于领导设计与施工的都料匠来说,可以根据用材等第准确地把握建筑群中每幢建筑的尺度,取得满意的建筑艺术效果,对于工匠来说,只要掌握一套用材标准,各种不同等第建筑中的构件,只要使用八等材各自的材分标尺去放线,施工。免去了对于繁多的尺寸之记忆,这在当时依靠口耳相传的技术条件下,是非常理想的。
李诫所总结的用材制度,在当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条件下,无愧为一种完美的模数制

一般采用的是斗口宽度为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