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正常,搞过一次诊刮,现子宫内膜厚为18MM.医生又叫我诊刮,该怎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1:58:44
该怎么样治疗?经常诊刮对人体伤害大吗?

刮出的内膜应当做病理,根据病理决定相应措施,你子宫内膜的厚度超过正常,为了排除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月经失调,必须诊刮,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就可用药调整月经了。

上次貌似看到个22mm的
我不是很专业,我是到别人那去复制的资料~
貌似内膜厚度在经期,排卵期都不太一样: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不受月经周期中卵巢激素变化的影响,在月经期不发生脱落;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月经期坏死脱落。因此,子宫内膜的厚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它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出现周期性变化。

以一个月经周期28天为例,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三期:

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一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

增生期又分早、中、晚期3期。

1)增生期早期:月经周期第5—7日。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即已开始。此期内膜较薄,仅l一2mm。
2)增生期中期:月经周期第8一10日。此期特征是间质水肿明显;
3)增生期晚期:月经周期第11一14日。此期内膜增厚至3—5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组织水肿明显,小动脉略呈弯曲状,管腔增大。

2、分泌期: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3期。

1)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称核下空泡,为分泌早期的组织学特征。

2)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此期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

3)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8日。此期为月经来潮前期。子宫内膜增厚呈海绵状。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官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分泌晚期时,子宫内膜的厚度约为5~6m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第l一4日。此时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内膜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