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那些积极入世的文人(像陶渊明我认为属于消极避世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2:28:21
急急急急急!!!!!!!!!!!!
回答的好定有重赏
能不能再详细点
像他的事迹==

按照LZ的说法,那些隐居来逃避的人属于消极的,所谓大隐隐于朝,像范仲淹,王安石,他们都想在政治上有所抱负,努力去改变。到近代有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他们虽然也是文人,但是他们也是积极的去努力,希望能够改变中国的现状,尽管他们失败了,可是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并没有消极的去躲避,但其中最有雄心的是谭嗣同,他尽管可以走,但是没有逃避,为了中国,他付出了生命。他们都是些并不只是写几句诗,做几篇文的那些文人,他们把自己的学识施展到更高的理想上去,所以他们不仅仅是些积极入世的文人,更是积极变世的英雄~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豪放派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