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氢键、水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2:53:08
冰比水密度小,整么用氢键解释?(别用高三化学教材上的解释,我觉得有一点牵强)
我问了全校化学老师,没有一个我满意的。

帮帮忙
说服我追分 会很多哦

你应该知道冰中的氢键是怎么样排列的吧?
一个O对应两个H 依次有序的排下来
然后 把冰加热 冰就会融化成水
冰中的氢键 就会有很多断裂开来
本来有序的以氢键相连的两个H2O
断裂了以后 就可以不需要有一定的连接方式
所以他们可以交错在一起
想一下 先固定一个水分子
再吧另外一个水分子的一个H 卡在第一个水分子的夹角中间
那样卡起来
占的体积是不是比依次用氢键排起来的小
所以密度就大了
这样理解了吗??
这样通俗的讲可以了吗?
加分加分~~谢啦

形成晶体后,每个分子的位置被固定了。况且每个晶胞之间有距离。相比液体分子可以自由移动,自由转动。所以液体时氢键更多整个水成收缩状态。液体体积更小,密度更大。
这与冰变水能量变大不矛盾,变成水之后,破坏大量的分子间的作用力,能量也是增大的。
氢键在水变水蒸汽的过程中,被全部破坏了,起到作用大。但冰变成水的过程中,不是主要的影响原因。
所以每个人的每种解释,大家都感觉到牵强,谁也说服不了谁。

倘若我记忆没有错的话,冰的密度比水小应该是用气体溶解度来解释的。

在水没有结冰的情况下,里面总是溶解了一些气体的,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少量的氮气和稀有气体。这些气体分子均匀地分布在水分子的间隙里,通过流动让它们几乎不占水的体积。

当水结成冰,分子的流动性降低,被圈禁在一定的狭小空间里面做振动,最终以固定的排布结成晶体,这时候溶解在流动的水里面的气体就因为不具有与水分子相同的极性,因而不能嵌合在水的晶体里面,而是析了出来成为很小的气泡被包裹在冰里面,气体的析出导致气体和冰的总体积大于低温时候的液态水。

所以冰比水密度小。

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

水溶解时拆散了大量的氢键,使整体化为四面体集团和零星的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