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凌是做什么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3:13:49

他质朴得像一块石头,却是一个雕琢石头的人。他阳光般热情,却又时常含蓄得如同一道影子。站在自己作品的背后,他笑得憨厚而坦然。他就是郭鹏凌,一个不愿谈论自己,而更喜欢用作品发言的民间艺术家。
《兰亭序》艺术插屏是他在2005年创作的,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古拙雅致。屏中的王羲之略带微醺,面露笑意,仿佛文已在胸,只待流溢笔下;另有松下稚童,石畔幽兰。整件石雕刀法洗练,意境旷远,文图相得益彰。
紫红和淡绿的色调恰到好处地晕染其间,凸显出如同古典水墨画般清灵俊逸的情致。
郭鹏凌介绍说,石雕的原材是产自贵州梵净山中的紫袍玉带石,其质地坚韧,细腻柔润,有缤纷绚烂的艳丽色带,独具美感。而要使雕品形神兼备,更关键的是因材施用。一件雕品从选料到构图直至最后抛光打蜡往往要耗费一个多月。雕琢,本就是一门细致而唯美的工艺,推、削、切、磨之后浑然天成的美,全倚赖于细微处下真功夫。
果然,在2005年11月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郭鹏凌选送的雕刻作品《兰亭序》艺术插屏及座屏《妈祖·历代封号》、《观音·心经》一举荣获了“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金、银、铜三项大奖。他回忆道:窄小的展位上,每天都有许多观众驻足观赏,包括那些评委和国家博物馆馆长,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对于他,获奖不仅意味着专家的肯定和外界的接纳,更意味着在跨越低潮后终于触摸到了希望,仿佛拐角处乍然开启了一道小门,我们突兀地走进了他的故事。
鹏凌并非出生于工艺世家,在素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风尚的农村老家福建莆田东峤镇,当教师的父亲递给了他锄头和书籍。耕读之余,他偶尔也把玩石头、泥巴。1991年,郭鹏凌从福州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先是被分配到莆田罐头厂总工程师室搞设计,后又受聘当过鞋厂厂长……他执著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路,在迷惘中保持着豪迈的热情,跌倒再爬起,并不在意重新回到起点。
工程师与工艺师,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短暂的迟疑过后,他凭着自己的专业技术开始着手设计组装雕刻设备,四处求教临摹自学……8年中,他经历了三四年出不了作品的困顿和作品不理想,做了毁、毁了再做的挣扎,也承受着销路问题的苦恼……一点一滴地雕琢,造就了精益求精的品质;艰难磨砺掉锋芒,显露出厚实沉稳的性灵之美。山水、花鸟、书法、人物的万般风流之中,渗透着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