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样的色社会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9:03:54
rt

下岗是从1995年左右开始的吧,具体时间记不清了。

  “下岗”这一特殊情形,是由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在传统体制下,政府、企业和职工之间客观上存在一种特殊的利益关系,即政府和企业对职工有事实上的终身就业及相关保障的承诺。正是基于此,而且考虑到这些职工的数量很大,政府和企业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简单地把职工推向市场、让职工失业的办法来解决企业人员富余问题,因此,便有了让职工离开岗位而又保留劳动关系的“下岗”。

  毫无疑问,下岗方式在消化企业富余人员,实现经济体制转轨,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下岗”作为特定历史时期解决遗留问题的特殊方式,其过渡的性质又是明显的。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尤其是国家统一的失业救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实现下岗、失业的“并轨”就成了市场逻辑的必然。

  而且,从公正、平等的角度来看,在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市场化,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不限于传统企业职工的大背景下,长期给某个失业群体以特殊的政策待遇也不符合政府普遍、公平服务的行政品质,因此,失业救济普遍化、社会化是大势所趋。

  下岗“变”失业,并不意味着政府的责任更轻松,职工的失业救济没有保障。实际上,将更多事实上的失业人员纳入到统一的失业救济体制当中来,对政府而言预示着更大的责任;而对于职工来说,告别特殊的下岗保障,走向保障基础更雄厚、体制更完备的失业保障,会让保障更可靠而不是更脆弱。

是从1995年左右开始的

“下岗”这一特殊情形,是由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在传统体制下,政府、企业和职工之间客观上存在一种特殊的利益关系,即政府和企业对职工有事实上的终身就业及相关保障的承诺。正是基于此,而且考虑到这些职工的数量很大,政府和企业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简单地把职工推向市场、让职工失业的办法来解决企业人员富余问题,因此,便有了让职工离开岗位而又保留劳动关系的“下岗”。

是朱容基当政其间大搞所谓国企转制改革,让国有企业自负赢亏.从而造成大量国企员工失业.虽丢了国家财政的一个包袱,却也使大量国有财产被贱卖,和严重的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