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4:31:54
都说发了菩提心才能往生,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必要特别提出来吧?
往生之人得不退转, 解脱了自己, 自然利他, 难道天天跟在阿弥陀佛身边
的圣人还有私心? 所以我认为只要往生了自然具有菩提心, 自然会度众生,
必然的事情嘛, 况且解脱之前自力微薄, 勉强发心也是有心无力.
过度在意发心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我现在就是这么理解的, 等我往生了一定会来度众生.

或者发心问题是特别强调给"钝根众生"的方便之法?
劝他们去恶向善, 利益他人, 积攒福德, 辅助往生????
susa8113你问的我不好回答, 因为我念佛没多长时间, 只是最近
感觉进步较大, 一点感受而已.
我也没特别发过菩提心, 但是我很愿意往生, 往生后继续修持,
等能力够了, 自然回来度众生, 这些在我看来是很合乎自然的事
情, 我不会在"发菩提心"上死钻牛角尖.

如果非要强调"发心"的话, 那么我认为只要是一个人愿意念
佛了, 那么他已经发心了.
对于不愿意念佛学佛的人, 他也发不出菩提心.

楼主对发菩提心的认识有问题,对于发心与往生的认识,也有问题。先问一句:我们学佛,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个疑问,相信很多学人都思考过。然而经典浩瀚,犹如佛经中“盲人摸象”的比喻,难以找到一个基础和根本。
末学浅陋,以自己学佛的感受勉强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是:发菩提心!

对初学而言,发菩提心是首要的;对学佛多年而未发心者而言,发菩提心是比开悟更重要的当务之急!

“菩提”, 翻译为“觉”,这里是指“无上菩提”:成就无上佛果的“觉”, 即是成佛的意思;
“菩提心”, 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是成佛的心;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一.发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步

我们学佛的初级目的:出离生死苦海,不受六道轮回;
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边众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又叫做“诸佛通愿”:诸佛在因地时,都发过这个愿,若无这四宏愿,诸佛无以成佛,佛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求佛道的因而得成佛之果,法尔如是,自自然然。
如未发求佛道之心,以何因而得佛果?
有《华严经》为证: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二.发菩提心是判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标准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菩提为“觉”, 萨埵为“有情”(众生),直译为“觉有情”;很多场合,被解释为“觉悟了的有情众生”。其实,这个解释有问题!问一句:既然“觉悟”了,还是众生吗?答:以理而论,生佛不二;就事而言,因次第故,凡圣有别。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觉者已非凡夫。
《金刚经》:“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无四相者,既得灭度,已非众生。
“菩提萨埵”应当解释为:“求菩提(觉)的有情”,也就是:“求佛道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