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教法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8:21:44

小学语文教学新教法

东莞市长安东安学校任一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而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错位,要求的越位,语言学习的不到位。所以,从实际出发,应把学习语文的力度移位到运用这个环节中,从运用中促进理解。而学会运用,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老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灵活组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课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启发,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块中同中求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精心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比如我常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辨个明白,争个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