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篇稿子要发表,但是有好多问题,请高手斧正!!!!高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09:07:08
茅草屋到小洋楼

我出生大别山的一个农村,二十年的往事好象就在昨天,而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便是家乡的茅草屋。也就是在这茅草屋里,我度过了难忘的少儿时光。那个时候,我所生活的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一百来户人家,住房条件很是艰苦,乡亲们有些住的还是茅草房,即土墙草顶式的房屋。在那个物质缺乏的时代,用土砖做墙用黑瓦做顶的房屋边是很不错的条件了,甚至是一种奢侈品。我家的茅草屋大概有四十来平方米,中间用简陋的土墙隔开,并形成三间房,供全家居住。记得那个时候,因为房屋空间很是狭窄,一家几个人住在里面相当的拥挤,那时候调皮,经常因为争取更多的空间而与几个哥哥发生摩擦。像这样的茅草屋,晴天的时候我们好过,但是到了下雨的时候,就够我们全家忙乎的了。因为茅草顶的隔雨效果差,雨水渗过屋顶而流到屋子里面,真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很是“壮观”。这个时候为了抗拒暴雨,全家总动员,几乎家里所有的盆子、水桶、缸子,以及各种各样的瓢瓢罐罐都派上了用场,用来接收漏水,即使这样,有时候还是有大量的雨水漏到桌子上、椅子上、地上、甚至床上。冬天这样的屋子虽算暖和,但是到了积雪融化的时候,融化了的冰雪便渗透过屋顶流进屋里,屋里便感到很是寒冷。记得那个时候,每到冬天到来之前,妈妈总是号召我们全家打好防寒抗冻的准备仗,妈妈是总指挥,我们都是兵,全家上下齐心协力,把茅草屋盖了一层又一层,把土墙缝隙填了又填,尽量想尽一切办法,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条件,防止茅草顶漏雨,防止土墙透风,让屋子能尽量暖和些。全村其他的贫困乡亲,也有的住的是茅草房,情况也大致与我们家相似,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们大概也要做与我们家相同的事情。
在这样的茅草屋里,我度过了人生宝贵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后来由于到外地求学的需要,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茅草屋,开始了在外的求学生涯。与此同时,家乡的面貌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乡亲们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和指引下,满怀希望,鼓足干劲,靠着他们那聪明智慧,勤劳的双手,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家乡沧海变桑田。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为家乡的沧桑巨变而感到由衷的喜悦,为之感慨万千。家里变了,家里富了;家乡变了,乡亲富了。原来的茅草屋很多变成了现代化气派的小洋房,家家户户的小洋搂,高高耸立,红瓦白墙,窗明几亮,一栋栋、一排

我出生大别山的一个农村,小时候,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便是家乡的茅草屋。那个时候,我所生活的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一百来户人家,住房条件很是艰苦,乡亲们住的大多是茅草房,即土墙草顶式的房屋。在那个物质缺乏的时代,用土砖做墙,黑瓦做顶的房屋已经是很不错的条件了。我家的茅草屋大概有四十平方米,中间用简陋的土墙隔开,形成三间房,供全家居住。
记得那个时候,因为房屋空间狭窄,一家几个人住在里面相当的拥挤。住在这样的茅草屋,晴天的时候还好,一到下雨的时候,全家就会忙个不停。因为茅草顶的隔雨效果差,雨水渗过屋顶而漏到屋子里面,真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很是“壮观”。这个时候为了防雨,家里所有的盆子、水桶、缸子,以及各种各样的瓢瓢罐罐都派上了用场,用来接收漏水,即使这样,有时候还是有大量的雨水漏到桌子上、椅子上、地上、甚至床上。冬天的时候,这样的屋子还算暖和,但是到了积雪融化的时候,融化了的冰雪便渗透过屋顶流进屋里,屋里变得异常寒冷。
记得那个时候,每到冬天到来之前,妈妈总是号召我们全家打好防寒抗冻的准备仗,妈妈是总指挥,我们都是兵,全家上下齐心协力,把茅草屋盖了一层又一层,把土墙缝隙填了又填,尽量想尽一切办法,防止茅草顶漏雨,防止土墙透风,让屋子能尽量暖和些。全村其他的贫困乡亲情况也大致与我们家相同,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们也要做与我们家相同的事情。
在这样的茅草屋里,我度过了人生宝贵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后来由于到外地求学的需要,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茅草屋。
这时,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亲们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和指引下,满怀希望,鼓足干劲,靠着他们的聪明智慧,勤劳简朴,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家乡沧海变桑田。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为家乡的巨变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家乡变了,乡亲富了。原来的茅草屋变成了气派的小洋房高高耸立,红瓦白墙,窗明几亮,一栋栋、一排排的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增添了几份宁静与和谐。乡亲们衣着变了,由原先的粗布蓝褂变成了现在的丝织绸缎,其气质足可与城里人比高低。乡亲们的观念变了,由原先的落后保守到现在开放自信,他们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闯荡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发家致富,建设新农村。
时常听到自己的父母和乡亲门说,从茅草屋到小洋搂,这是改革开放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