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王守仁)是什么样的人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4 09:04:06
王阳明(王守仁:明朝朱厚德皇帝年代人物)在做事与做人方面有那些字句来表达?

在儒学上是继朱熹后的又一位大师,结合禅宗开创阳明心学,他的核心学说是:致良知,简单的说认为“理”在于自身既“良知”,而不是外界(心外无理),所以与其对外界不断的“格物”以“致知”(著名的守仁格竹的故事,传说他年轻时对着竹子格了七天结果什么都没格出来),不如向自身的“良知”探寻,从而人人可以为圣人。主张“知行合一”,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肯定了“人”的价值,同时认为士农工商平等,可以说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可惜他的学说在中国不属于主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在日本,阳明学最终战胜朱子学成为显学,并且对明治维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维新人士都是他的拥趸,崇尚阳明学的“自尊无畏”说,其中令中国人又敬又恨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居然终日挂着一块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的牌子,可见其影响。
同时令人敬佩的是,这个看似文弱的人却是个刚正不阿,而且精通兵法的军事奇才。他之所以号“阳明”是因为被贬到贵州龙场时悟道的洞叫“阳明洞”,而被贬的原因就在于他居然敢上疏骂刘瑾是“权奸”!在军事上曾经只花了一个多月就把反叛的宁王朱宸濠击溃(但是搞笑的明武宗由于没有亲自过上瘾,又把宁王放了重新打了一仗),之后镇压各地也屡建奇功。临终前口呼:“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早年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知县、兵部主事、太仆少卿、江西巡抚,兵部尚书,以平定震濠叛乱加封新建伯。明正德三年(1508)春,因得罪宦官刘瑾,被廷仗40,谪为龙场驿(今修文县城)驿丞,三年到任。
王阳明于弘治十八年(1505)开始讲活动,乃全国有名的朱熹学派思想家,到龙场之初三年中,他处于逆境之中,万念俱灰,转而冷静思索,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从而摆脱了“以经解经”的羁绊,经独立思考,创立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学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在其心学形成的过程中“龙场悟道”至关重要,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王阳明在贵州创办了龙冈书院,又应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请,主讲文明书院,一时之间,学子蚁聚,风气大开,对贵州教育特别是自由讲学之风,起了推动作用。后来的阳明书院,正学书院,南臯书院都继承了这一传统。